村网通总站 于家台村 208314.nync.com 欢迎您!
辽中区 西部城市副中心 绿色生态新城区 |
新思路,新发展,新辽中—— 2017年,是《沈阳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辽中舰”远航的号角同时开启了。转与变,将是2017年这艘巨舰航母汽笛声鸣的“主旋律”:县域向城区转型,产业向高端转进,质朴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农耕文化气息更要被城市文明冲击、替代…… 变通而图存,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辽中,打造沈阳西部城市副中心。 尽管拥有全市内城区中最大可使用面积,可辽中区延伸空间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是最强烈的。“目标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区委书记陈世海坚定地认准了“绿政兴区”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沈阳新一轮振兴、辽中建区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辽中实际,完善发展思路,放大‘四大’优势,明确‘五个’定位,抓实‘六项’举措,在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中,当先锋、打头阵,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科学研判,精准定位,锁牢目标,砥砺前行……今后一个时期,辽中的主要任务是求转嬗变,用新思维应对新常态,融入大沈阳,谋求大发展。”区长张江徽一语中的。 九水回曲,绿意葱茏。辽中新城,遐想无限。 战略新融合 领军综保区 这里是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免证、免税、保税、退税”等优惠政策,用便捷的海关通道,立足沈阳,覆盖东北三省市场。这里周边的围网相当于一道虚拟关境线,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符合规定的可实行出口退税。国外货物入区,如果不进入国内市场销售,就不算进口,不收关税。这里是沈阳综合保税区。 2016年,沈阳综合保税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原产地签证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12月14日,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109份,是上年同期的26倍。通过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成熟经验,沈阳综合保税区海关先后实施了“先入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展示交易”等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提高了通关效率,还帮助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保税区的政策红利。沈阳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货物流的角度来说,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了自贸区。 综保区,是沈阳更是辽中连接世界的平台和窗口。 2017年,辽中将以综保区为启航港口,构建沈西对外开放新高地。提速综合保税区“三中心、三基地”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关商检政策,吸引更多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项目入驻,以香港华投控股集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高端品牌网项目为依托,建设进口商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打造沈西外向型经济先导区。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全力构筑辽中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格局。 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建设,优化新型城镇格局,探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产业导入、资金筹措、土地流转、农业人口身份转换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力争在三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认真落实《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提升城市发展层级。推进在“多规合一”框架内科学统筹生态文明、土地利用、城乡发展等各类规划,搭建全区统一的空间地理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张图管控。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沈辽城际轻轨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出海铁路辽中段竣工通车、客货运场站投入使用。实施沈环绕城线二期工程建设,开通G91高速公路辽中东出口,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交通互联互通格局。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创造公平公正制度环境入手,重点推进沈阳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建设,按照“一站办全程”目标,组建行政审批局,全面运行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审批服务“全覆盖、全流程、一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服务窗口质量、服务效能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综合监管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沈阳绿城 魅力辽中 生态文明,绿色新政,是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的新坐标。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梦的伟大实现,“绿色生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青山绿水,幽幽乡愁。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绿色的空间唱响田园牧歌。 2016年,辽中升级为沈阳第十区,融入了城市发展大格局,站上了加速发展的新平台,开启了建设大沈阳新城区的新征程。 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让辽中从一个农业强县,转身成为沈阳目前面积最大的城区。广袤的空间优势,发达丰沛的路网水系以及积蓄良好的绿色底蕴为辽中生态文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沈阳经济升级版打开了新的遐想空间。 这一转,将绿色嵌入辽中区的主色调。大力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生态宜居水平,让“沈阳绿城、魅力辽中”的城市名片声名远播。几乎在撤县设区的同时,辽中就毫不迟疑地为自己定下绿色的基调。 立足沈阳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辽中主动承担起沈阳城市向西拓展、产业向西辐射的使命,优化全域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的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本建成具有“乡城转换”可复制经验的创新型新城区。坚持发展项目经济不动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补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辽中是东北首家国家级生态县,生态环境位居沈阳县(市)区之首。这就是辽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近年来,辽中斥资3.3亿元,实施了“畅洁绿美”行动,城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极大改观,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全民健身中心、近海客运站投入使用,新城政务服务中心、新一高中、卫生院等公共设施加速聚集,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累计投资4.2亿元,深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示范工程和宜居乡村建设,建立了城乡环境常态化管理机制。杨士岗镇、茨榆坨镇成为全国重点镇。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辽中。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蒲河廊道、辽河“三带”建设成效明显,建成4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蒲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获批……辽中之绿醇正、隽永。 为了让辽中长绿久续,2017年辽中还将大做绿色文章。 优化提升城乡品质,打造宜居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是从始至终坚持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生态新城,是“沈阳绿城”的长远目标。 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是衡量城市建设的“试金石”。今年,在辽中大地上,一项项基础建设工程,将亮点频频:沈海线等671公里城乡道路工程继续推进,新老城区道路排水、园林绿化、景观亮化提升工程正在实施;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确保1号热源厂开工建设,2号热源厂竣工投入运行。投资5.1亿元,全面扩大宜居乡村建设规模,完成800公里道路、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等14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蓝天、碧水和生态文明示范工程,仍然是辽中打造生态环境的“重头戏”:实施辽河、蒲河流域生态提升,推进退耕还湿等重点项目,启动湿地运动主题公园建设,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投入运行。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专项整治,加大淘汰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和燃煤锅炉改造力度,推进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 推进“智慧辽中”建设,高标准规范城市管理,打造智慧交通,建立运输互联网平台。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转”出天高海阔新辽中 从哲学意义上讲: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困难,辽中选择了以转回应。 曾几何时,辽中转身向海,在探索创新中,寻求新的生机。近海经济的再度起航,让辽中品尝到转的甘美与艰辛。 撤县设区,正逢沈阳要成为引领和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最终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推出,机遇叠加;经济大环境的冷风阵阵,困难重重;这一切,要求辽中再一次大幅度转身,这一转,更是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打造沈阳西部城市副中心,需要向新的发展思维转,向新的经济模板转,向新的发展目标转。从努力紧靠母城,汲取营养,到面向大海,牵引大沈阳向西、向海、向世界,从被动向主动转,从跟随向引擎转,这一转,不仅仅是经济体态的转身,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跨越。 “沈阳绿城,魅力辽中”,这是从单一发展工业,向认识经济新常态,树立绿色新理念的转变,是生态的觉醒和文明的转型。这种转变,是一种理念的转变,一种思想的转变,一种价值的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场关乎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这种根本性的变革,正浸润着辽中大地,染绿这片热土。 转中求生存,转中谋发展,转中促升华…… 辽中之转,令我们期待! 策划:辽中区委宣传部 撰稿:杜争华、徐娜、胡晓明 摄影:廉勇、刁宝成、程云飞 制图:王宏坤 |